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思”接一体化 “政”通全学段——芜湖市举办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16 10:29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金秋明媚,天朗气清。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分享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关键课程的作用,2022年11月3日,芜湖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研修活动在无为市举办,芜湖市教科所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驻芜高校思政课专家学者代表、芜湖市属区县市思政课教研员、基础教育学校思政课优秀教师代表共80余人参与本次研修活动。会议由芜湖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盛宏宝主持。无为市教育工委委员钱前莅临开幕式致欢迎辞。

芜湖市教科所所长吴友义到会并对本次培训进行指导,吴友义指出,思政课建设关乎民族复兴、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思政课建设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动机,是屹立世界变局的压舱石;是家庭教育的理论源泉,是家庭和谐的思想力量;是个人发展的方向标,是个人理想信念的指南灯。思政课建设不仅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同时,吴友义就本次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要求。

研修活动在观摩高中、初中和小学不同学段的三节视频课中拉开帷幕,来自芜湖市十二中张文文老师、安师大附外刘玉平老师、芜湖师范附小吴文云老师共同演绎了不同学段视角下共同富裕为主题内容的课堂样貌。随后,芜湖市第二中学黄必向老师、四十六中学江安平老师和师范学校附小陈璐老师分别对所在学段的视频课进行了点评。专家老师在点评中一致认为,三节课学段特色明显,学科风味浓厚,于精巧构思、精心设计、精彩活动中润物无声地落地了核心素养,实现了课堂价值与学科使命,或提升政治素养,或打牢思想基础,或启蒙道德情感。学段不同,视域不同,但三节课却都遵从了德育生长循序渐进的逻辑,一体化设计德性发展路径,“瞻前”而“顾后”,对孩子的发展负责,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合的德育课堂生态。

安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陶永华教授就共同富裕这一话题,从大学教育的视角描绘出迥然不同课堂形态。陶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的思政课堂价值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对国家政策理念的宣讲要从逻辑的深度启人智慧,述说其历史逻辑,阐释其理论逻辑,辨别其比较逻辑,验证其实践逻辑。不同学段下的思政课堂研究要明确各自特别的目标要求、特定的内容层次和特殊的学生实际。

专家引领,智慧前行。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斌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高质量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路径和方法的专家讲座。张斌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安徽省思政课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成立了安徽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搭建平台、畅通机制、聚集资源,让思政课教师有个家,有表达的渠道。接着对一体化如何让推进做了精彩阐释。

一体化建设路径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评价等环节。要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师、信息、教学科研、体制机制等方面多做文章,统筹资源、配备健全队伍。

一体化建设的方法:集成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配齐一体化队伍、完善一体化评价到加强一体化协同,构建各学段衔接、社会和家庭协同的新时代一体化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教师,今后要抓好三件事,进平台,打造省市县常态化的研学研修的平台;进项目,安徽省设置大中小一体化项目、各地市社科项目,开辟思政课教师成长空间;进团队,大中小联合团队、创新联合体等,让思政老师有阵地感和归属感。

本次研修活动,专门安排了实践学习环节。老师们实地参观学习了无为市红色纪念地: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和司令部原址;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黄汰行政村;参观了新能源汽车翘楚比亚迪汽车刀片电池无为市生产基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学员们在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仔细观看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尘封的实物、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光辉事迹,共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大家感受到强烈的心灵激荡和精神洗礼,决心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鼓励鞭策自己,净化心灵,提升修养。

黄汰行政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展现了乡村振兴新活力。花果的黄汰,农文旅融一体的休闲农业黄汰,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无城,深挖乡村文旅资源,黄汰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使学员们看到美丽乡村建设新前景。

无为比亚迪产业园——成功不忘桑梓地,回馈家乡一片情。昔日长江巨埠,今日创新之城。如今的芜湖,凭借着厚积薄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眼下,新能源是一场比半导体更为重要的军备竞赛,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芜湖已在不经意间扛起了一面大旗。

交流分享话思政,携手同行共进步。11月5日上午,翻开了本次培训的最后一个篇章——交流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芜湖市鸠兹小学程骏主持。老师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来自芜湖市第二中学的黄必向老师结合教材和教学案例,生动地讲述了建设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深入研读文件和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要寻找共同主题,把握构建一体化的方法。

芜湖县一中的唐七桥老师以“感动·心动·行动”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一家亲”,形成“教研共同体”;要走出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唐老师最后提到我们要行动起来,努力做“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来自无为三中城北校区的季鸿儒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精彩课堂”“立身于行”是必须的。她结合调查,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差异性,以此呈现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建议要从“整体性”“递进性”“协调性”三个方面入手,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

芜湖市第四十六中学的江安平老师立足初中思政课,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作为区级教研员,扎实开展区级教研活动;作为一线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点点滴滴,皆为经验。

南陵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孙昌龙老师分享了南陵县思政课的建设工作。孙老师回顾了南陵县的一系列做法:积极开展专职教研员选拔,不断充实教师队伍;积极建设教研基地;加强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和“三新”培训,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芜湖市利民路小学的汪仕宏老师从“全‘时域’贯通,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的校际联动机制;全‘场域’流通,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全‘领域’融通,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全‘视域’互通,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的学段教研平台”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培训内容和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镜湖新城实验学校的王小燕老师以“学”“思”“践”“悟”四个字总括了自己的学习收获。王老师结合本校中小学思政研学体以及参与的“党史教育”研究项目,简述了她们在一体化建设中的做法。思考在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贯通、融合和联动。立足实践,干货满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芜湖市教科所书记、中学思政教研员俞宏胜进行总结发言。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借“三高”“三精”两个词语对本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高效、高质、高兴;精密组织、精彩表现、精心服务。进一步指出,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要把会议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在三个“一”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一个意识,即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意识,明确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内涵、路径及要求;要站稳一个主阵地,即思政课教师始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主战场,以教学改革,推进一体化进程;要关注一种新动向,即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新动向,抓住机遇,顺应要求,在改革实践中提升自己,实现专业成长。为我们践行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吧,我取得成功唯一的精神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俞宏胜最后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这一句话勉励大家。作为思政人,守好思政岗,坚持不懈,努力探寻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