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警务站”巧调纠纷保障农业生产
看似简单的土地流转,却因价格波动与前期投入,让两位承包大户在田埂间“杠”上了。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峨山派出所民警将警务站搬到田头,化身田间“解结人”,通过多日的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因土地承包权更迭引发的矛盾纠纷,守住了宝贵的农时。
5月29日,峨山派出所接警称城东村排形组农田发生纠纷。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纠纷的起因清晰浮现:原承包户高某去年在城东村承包农田150余亩,并投入2万余元自建了农田灌溉设施。今年合同到期,得知村委会将承包价从270元/亩涨至400元/亩,高某选择放弃承包。因400元/亩价格无人承包,村委会随后经民主程序,以330元/亩发包给新承包户靳某。靳某不仅缴纳了5.3万元押金,更已着手耕种准备,与某粮食公司签订了供应合同。得知发包价低于预期,高某心生悔意,多次协商未果后矛盾升级。
“我的水渠钱谁来认?”“我的种子款和订单损失怎么办?”调解现场,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高某要求补偿设施投入,靳某则强调已产生的实际成本和订单违约风险。农时不等人,纠纷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150亩土地的及时耕种。
“农时耽误不起,既要讲法理,也要找活路!” 民警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解组,果断将“警务站”设在田间地头。连日来,他们分头倾听,精准把脉。一方面向高某阐明其自愿放弃承包权及村委会发包程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引导靳某换位思考,理解高某前期投入的合理性。民警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深入分析僵持可能引发的违约赔偿、农时延误等连锁后果等。
经过耐心细致的疏导与多轮方案磋商,一个兼顾双方关切、保障农业生产不间断的方案终于达成:靳某同意退出承包,村委会全额退还其押金;高某则以330元/亩价格重新获得承包权。作为平衡,高某将种植靳某已备好的种子,并按靳某原合同向指定粮食公司供应农产品。协议落笔,两人紧握的手在绿意盎然的田埂间显得格外有力。“这下心气顺了,地也没撂荒,能赶上趟!”双方如释重负。
“保障农业生产是农村警务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继续深化‘田间警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农业生产第一线。”峨山派出所负责人黄汉青表示。(司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