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鸠江区清水街道清水社区深入推动“红色积分”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以红色积分制为抓手、以志愿服务队为支撑,着力构建社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生态”。
实施“三步走”构建积分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党员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红色积分”分值标准,设置理论宣讲、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爱心帮扶、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等积分项目,根据工作难易程度赐予3分、5分、10分、15分、20分等不同梯度分值,为各类主体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衡量制度、考评标尺,实行积分项目动态管理,每月根据社区重点任务变化对积分事项进行调整优化,使积分管理更贴近现实、易于推广。党建引领成立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社区“两委”、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两长”等为成员的“红色积分”考评的监督小组,负责对各类积分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和汇总统计,严格积分认定程序,推行“一月一公示、一月一兑换”闭环管理,充分利用社区显示屏、公示栏、微网格群等载体,动态晾晒积分情况,及时更新积分排名,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撬动“三主体”拓展积分应用场景。社区建立党员干部“积分周、回家日”制度,实行报到登记、跟踪纪实,引导党员干部每月最后一周任意一天主动到社区报到,领办积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将“双报到”党员积分情况列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内容,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推动党员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组建“红色积分联盟”,建立项目公推、活动公办、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组团式暖心服务。广泛开展“爱积分.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根据房前屋是否后整洁,门前三包落实到位,让居民凭积分兑换指定商品,实现“奉献-积分-回报”志愿服务良性循环。
聚焦“三领域”打造积分治理生态。通过“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行“党建+网格+积分”治理模式,用积分记录网格员表现、衡量网格员作用,提升接诉即办效率、服务居民质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聚焦社区资源闲置化、碎片化问题,借助积分管理平台,探索推行“商居联盟”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商家提供优质资源、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积分兑换商家优惠、商家获得流量口碑”循环互动,实现社区、居民、商家三方共赢,形成“人人公益、人人受益”的社区自治生态。
扎实“三实现”呈现乡村振兴新篇章。大力实施“党建+”以“红色积分”抓手,打造美丽清水。一是实现抓环境改造提颜值,引导群众改院、改水、改厨、改线、改厕,种植花草林果蔬菜,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指标10多项。整合涉农资金50余万元,完成厕所改造14座,垃圾分类示范点1个,完成行政村污水治理2个,桃花沟上半段全部实现污水管网排污,2023年4月份被评为鸠江区最干净村居。二是实现以互助组织密切鱼水情,按照“红色积分、地域相邻”的原则,社区每名党员就近联系30户以上群众,共建互助组20个,联络群众700户,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三是实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建立“红黑帮”制度,清洁家园12次,违建拆除和管控6次、清理征而未用、无主垃圾80余顿,车辆秩序治理和残垣断壁排查清理等基础性、日常性工作,让“净起来”成为日常管理的工作主线。
图为志愿者上门发放兑换礼品
图为志愿者上门发放兑换礼品
图为积分兑换部分展示
图为党员志愿者清理漂浮物
党员参加积分制讨论
图为“三方共赢”互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