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能够引起共情的电影,是寓教于乐或发人深省的电影。喜剧贺岁档影片《第二十条》就是这样的电影,龙年新春,它让人在笑声中逐步走心、融入,在泪光中感动、深思,赢得了广泛好评。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样的声音在影片中一再响起,影片主人公的呐喊振聋发聩。片名《第二十条》直奔主题,直指我国《刑法》“正当防卫”条款,该条款1997年修订《刑法》时作了重大调整,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较少适用,使用成功者也很少,以致被称为“僵尸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结合当事人所处的特定情境,准确界定“互相斗殴”“正当防卫”“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是能否确保这一条款正确有效实施,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关键。而如何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使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在于司法人员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对公众公平正义观念和人性、人情的积极把握,及合乎法理、事情情理的判断。影片通过三个看似互不关联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检察官办案故事极具艺术张力的讲述,生动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检察官韩明的办案经历直观地印证着这一价值判断,同时,也深刻地表明,让当事人陷入绝望的,从来不是法律,而是执行法律的人。从张贵生案到王永强案,他先后办理的两个案件,由于办案理念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迥然不同。对王永强案,面对田副检察长等人的旧有办案思维、面对过往的案例、面对将挂职转为正式的期盼,韩明有过逃避、无奈与纠结,在该案原办案检察官、对案件持不同意见的吕玲玲面前,将以前若干案件材料重重摔到桌上,发泄般地咆哮:“过去都是这么判的!”
然而,当王永强妻子——一个长期遭受凌辱和不法侵害的聋哑人,为了丈夫能获得公正对待而毅然决然地选择跳楼,当韩明的儿子挺身而出制止同学霸凌行为被冤枉、妻子据理力争将人误伤被拘留,当见义勇为失手伤人的司机张贵生出狱后上访伸冤却遭遇车祸离世,当吕玲玲赌上检察官职业前途支持他秉持正义时,他才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的份量,明白了其背后沉重的意涵。听证会上,他与上级领导和与会代表积极地开展“观点交锋”,最终成功捍卫了自己的观点:嫌疑人王永强的涉案行为属于刑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依法决定不予起诉。他的论说赢得了满堂喝彩,正义不再迟到,嫌疑人王永强得以洗却冤屈,张贵生也被追授“见义勇为好市民”,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样的结局,将人们的情绪引向高潮,很多观众情难自禁、热泪盈眶、感慨连连、热烈回应。
让正义不迟到,让好人敢出手,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这是大众朴素的期盼。“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为民的要求铿锵有力。
“昆山反杀案”无疑是个标志事件,产生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2020年,《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权益不受不法侵害的权利,即“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在认定正当防卫时,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对具体情节的适用,最高院、最高检又分别予以案例指导。
我们的法律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我们的社会是崇尚和保护英雄、弘扬新风正气的。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面对披着民间借贷纠纷外衣的“套路贷”违法犯罪,芜湖市政法机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作为,严格甄别,打响了惩治的第一枪,保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多年来,江城芜湖见义勇为英雄不断涌现。面对持刀歹徒、面对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不同的时间、地点,外出务工者小张、社区居民朱女士同样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鲜血保护了受害人。2022年,中央政法委等单位对他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回芜后市委书记接见、各有关方面及时予以关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见义勇为英模”受到了礼遇……
影片《第二十条》敢于直面现实,本身就是法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喜剧形式、佳节良机,这堂法治公开课让人入脑入心。
向依法履职、勇于担当的法律工作者,向坚守法治信仰、维护公平正义的人们致敬!(作者: 顺 俊)